陕西人吃面条,就像南方人爱吃米饭。陕西人,都有着极为浓厚的面条情结,外地人对陕西人有一个带有戏谑姓的评论:打死不离疙瘩面!那么陕西人的面食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大家一起随小编一起来看下有关香味十足的陕西面食文化到底有哪些吧。

香味十足的陕西面食文化

  有关biang biang 面的传说

  传说中乾隆皇帝在宫中胃口不爽,吃久了御膳房的精致菜肴可怎么变换也不能调起他的胃口,日渐消瘦终日烦闷,这下可愁坏了顶着脑袋揣着一条命的御厨们。这一日,负责采购的御厨在咸阳大街上老远就看见围了很多人,走近才见一高大的关中老汉,在表演揪面片。一辆简陋的加长了木橼的板车上,架着一口大锅和一筛子清洗了切成片的花白,锅里沸腾着、咕嘟着、热气直冒。只见老汉白发童颜声音洪亮,一边揪着面片一边吆喝着刹是好看那腰带宽的面片飞向空中,准确地落在滋滋冒泡的那口大锅里。远远看去好象白龙飞舞,上天入地,又似蛟龙潜水。面在水中滚过一开后,一瓢凉水自天而降。那白生生的面立刻精亮起来。再看那冰清玉洁的花白雪片一样散落至锅中,飘起美玉一般的色泽。出锅的面片滑香如玉润,白皙似凝脂,入碗后青烟里摇曳起袅袅的灵气。只见那老汉将炖了腊脂肉的汤和着早已烹制好的佐料浇盖在上面。这爱吃荤的有那用了香料炸过熬到的肉末炸酱,肉香扑鼻;爱吃清淡的有红黄鲜明的西红柿鸡蛋卤;爱吃辣子的只需散少许生葱、辣面,浇一瓢烧煎的热油,将葱和调味一起滋滋地渗入面里。还有那贪味的将三样齐上就吆喝一声:三合!真是闻得开胃看得唾延。

  里面的御厨立刻端了一碗去给乾隆皇帝,没想到,辣子窜,米醋酸一下就让乾隆胃口大开。连声称道。将老汉请进宫中表演。乾隆看得兴起,挥毫提下了只有陕西人才一眼就能看懂biang 字。从此这揪面片就有了乾隆皇帝亲点的名:biang biang面。可你知道这字有多复杂吗?终有聪敏过人的编下了一段顺口溜,让咱陕西的娃娃也会写这biang 字了。

  你看:一点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二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里面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子逛咸阳。

  有关陕西特色面食的面类

  臊子面

  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家常饭,过去只有过年是才可吃上。所谓臊子,就是猪肉在锅里拌着花椒调和酱油辣椒食盐用菜油煮透后,放进肉罐子里闷上一段时间。肉剁得细细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嘴角流油。吃饭的时候,一个锅盛汤,汤里面有葱花鸡蛋豆腐皮海带丝香菜蘑菇,自然也少不了臊子,油汪汪的汤花荡漾,另一个锅里煮面,面条薄筋光滑,煮好的面马上捞出来倒进盛有凉开水的盆里。吃饭的时候,一根长筷子盛面条,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一筷子下去,整个碗里的面条就空了,马上再吃另外一碗,吃这样的面,号称一次要吃三十四十碗!

  吴堡挂面

  西安所处的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面食也是陕西人的主要口粮。陕西人从小吃面长大,从骨子里热爱面食,在过去,陕西女人要学会做面食,会擀面、做面好的媳妇更受婆家喜欢。有人粗略统计过,除过羊肉泡馍、肉夹馍、面皮等面食,光是陕西的面条种类大概就有50余种,biang(音)biang(音) 面、岐山面、摆汤面、蒜蘸面、宫廷罐罐面、烙面、旗花面等等数不胜数,虽说都是面条,但是陕西人把每一种面都做的与众不同,都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陕西的历史一样。一个热爱面食的吃货,一定不能错过陕西面条。

  陕西哨子面

  舌尖上的中国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陕西美食的魅力更待挖掘,面食文化源远流长,面条手工技艺值得我们称赞和传承。作为无面不欢的陕西人,学做陕西面食也变得义不容辞。陕西新东方烹饪学校全力为每一位学子创造学习机会,优秀大厨亲自授课,教你学做陕西特色面食,传递家乡面食味道。

  臊子面

  比较有名的是岐山臊子面,在陕西的各个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岐山臊子面馆。岐山臊子面是以薄筋光、酸辣汪著称的,薄指面擀的要薄如纸,筋指面吃到嘴里要有筋道,既不能太硬,又要有嚼头;光当然是指面条入喉的时候,感觉要光滑无比,不能有哽的感觉。酸指作为调料的醋要好,酸得要有味道,不能尖酸,这样的醋做成的汤当然就好;辣就是辣子要好,要辣到位、最好能辣得出汗;汪是油要好,要多,但又不能腻,有了这几样,岐山臊子面会吃得你连声叫好,吃得你汗流浃背,吃得你滋味难忘。

  蒜蘸面

  最近几年才兴盛起来的,它的关键是蘸汁,还有蒜的质量。我的弟弟在西安高新区一个市场卖夜市,就是以蒜蘸面为主打产品,竟然在当地有名了,不少人都跑到他那里吃面。弟弟戴副眼镜,那里的人也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说眼镜面,大家都知道。他每年光消耗的蒜就要一两千斤。把蒜用绞肉机绞成蒜泥,和干辣面一起,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黄色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用勺子搅拌,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汁子就算成了,再把宽如皮带的面条放入一个大铝盆中,盆中的水要宽,这样面条就不会粘在一起,吃时一根一根慢慢拉入汁碗,蘸了汁子吃,那种味道,只一个字:爽!推荐阅读:独特的哈尼族饮食文化

  其他特色的陕西面食文化

  1、酸汤面

  亦称细长面,特点是薄、光、煎、稀、汪、酸、辣、香。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别具一格。  

  2、刀削面

  以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3、西府干拌面

  把面条放进沸水锅烫热后捞出,用好的酱油,加上猪油,不用汤,拌以醋、花生酱等调味品,特色:香辣多味。  

  4、韩城大刀面

  大刀面全在技术,使用传统大刀,切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擀成一毫米薄厚,叠起成半圆形。面切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

  5、猴头面

  将面条扯成小手指粗的长条,揪成三角形的面片,形状像猴头。  

  6、定边荞剁面

  将荞麦面粉和成面团,擀成薄饼,用专用剁刀(月牙形、长约一尺、两端有柄,双手操作)剁成韭叶宽的长条,再将羊汤浇入即可。  

  7、麟游血条面

  用猪血将面粉和成团,在擀好的面条上抹一层猪油,折叠、切成细条,蒸熟,剁好臊子(肉丁、菠菜、豆腐、生姜)拌入即可。  

  8、彬州御面

  彬州地方风味特色,也称玉面,因其色亮如玉而著称。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

  9、澄城手撕面

  面和好后,不用擀、不用切,只用手来撕,然后配以各种汤料,面筋道,口感好。  

  10、安康杂粮浆水面

  以浆水为汤汁,以杂粮做面条,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的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香菜末即成。  

  11、拨刀面

  所有面都是同时下锅,因此一样筋道。所用的面使用新麦面,因此具有浓厚的麦香味。  

  12、扶风涎水面

  一锅盛汤,一锅煮面。汤是葱花鸡蛋豆皮海带香菜蘑菇臊子汤,面条薄筋光滑,浇上热气腾腾的煎汤,吃过面条的汤再倒进锅里加热,因此称涎水面。  

  13、大荔炉齿面

  因其形似炉而得名,原料有面粉、五花猪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

  14、翡翠面

  即菠菜面,绿色的面条辅以笋丝、鸡丝、火腿、青菜等彩色浇头,色彩鲜艳,味道可口。

  15、捞面

  捞面是北方常见的大众面食,用杠子压成一尺宽的长幅面片,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煮熟后辅以炒虾仁、溜鱼片、焦炒面筋等。  

  16、菜面

  菜面是地道的素面。面条煮熟后过冷开水、沥干,用适量熟油拌匀,放于大盘中,拌以时蔬菜品,辅以各种佐料。  

  17、干县浇汤面

  前锅下面,后锅调汤。在凉水里冰一冰,更光更筋,口感更好。之后放入加了臊子的滚汤。 

  18、龙须面

  龙须面是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  

  19、烩面

  烩面特点是碗大、面筋、肉烂、汤醇、味美,以羊肉烩面最为正宗。  

  20、炒面

  以瘦肉、冬笋、香菇为配料,切成丝炒过,放入上等手工面条炒熟,口味独特。

  21、旗花面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的。因面上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故得名旗花面。  

  22、腊八面

  用八种蔬菜和肉制成臊子,包括豆腐、胡萝卜、白萝卜、核桃、花生米、莲子等,与面同煮。

  23、苞谷糁面

  细包谷糁稀饭中下入韭菜叶宽、长10厘米的面,炒葱花、调辣子即可,为了正宗起见千万别放醋。  

  24、拌汤面

  汤和面各占一半(菜一般是:豆腐、红白萝卜、黄花、木耳、肉、韭菜、西红柿、菠菜)。  

  25、耀州疙瘩面  将面擀成挂面粗细,煮熟放入凉水中,用筷子将面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放入臊子汤、辣椒油、蒜泥即可食用。  

  26、箸头面

  细细的箸头面,碗内放入盐、酱油、醋,再捞入面条,放少许青菜在上面。

  27、耀州蘑菇窝窝面

  将加入鸡蛋和好的面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再切成方丁,用筷子将面丁掀成窝形。备料包括蘑菇、核桃仁、海参、鱿鱼等。  

  28、蕞面

  擀好的面,切韭菜叶宽,长10厘米;菠菜、豆腐、蒜苗炒熟,倒入下好面的锅内。

  29、耀州咸汤

  面条拌油,各种调料如盐、辣子,放入汤锅,煮沸化开。食用时将汤浇在面上,放葱、姜、豆腐丝。  

  30、汉中梆梆面

  汉中风味食品,将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宽的面条。汤里加酱油、醋、盐、辣椒油、胡椒粉、葱花,最后加少许猪油。推荐阅读:别具一格的山西面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