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记载:轩,姓也,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轩氏,轩辕之后。

史籍《姓解·六三》、 《姓苑》中均记载:“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黄帝之后以号为姓,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黄帝,少典氏之子。

黄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种姓。”著名东汉后期思想家、***家王符在所著的《潜夫论·志士姓》中记载:“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为姓。”轩氏、轩辕氏、辕氏、轩丘氏皆黄帝之后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种姓氏。

轩辕氏起源轩辕氏起源

    周穆王姬满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他享寿一百零五岁,在位时间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晋观黄帝之宫。

他还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考证,当时周穆王西游之地,就在今里海与黑海之间的一带旷原。后因徐戎造反,方赶回中原组织平乱。


    周穆王一生都致力于向四方发展,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而两次发兵征伐犬戎,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他还率军东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乱,之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大会数百诸侯,巩固了西周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

后世流传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其中虽多夸张,但毕竟反映了当时周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西周王朝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周穆王的后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轩氏、丰氏、驷氏、游氏、国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轩氏为当首之氏,号称“中华第一氏”。


第二个渊源
  轩辕姓源于芈姓,出自战国后期楚国王族后裔轩丘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轩丘氏复姓系出楚顷襄王熊横,熊横迁都于陈国。其后裔楚文庶子被其封于轩丘为采邑,称轩丘氏。到汉朝时期有梁国宰相轩丘豹,其后省文简化为轩氏、丘氏。


第三个渊源
  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后裔军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潜夫论·志士姓》记载,古有军氏,为周朝时期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后军氏大多改为轩氏。
第四个渊源

  轩辕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喜,属于以通义字讹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佚文》、《左传》记载,郑国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后为罕氏。在古代,“轩”与“罕”字通,如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传》中则记为轩虎。

其后裔以“轩”比“罕”为尚,遂为轩氏。
各支始祖

  轩汝君、轩汝臣、轩汝义:清雍正三年~乾隆八年(公元1725~1743年),于河北永平府玉田迁居辽西,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原分布:一、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札木沟村;二、朝阳市朝阳县根德乡邱家村;三、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轩三家村。现分布:葫芦岛市龙港区、朝阳市、朝阳县、阜新市海洲区、彰武县、黑山县、新立屯、沈阳市、北京市,共有四五百人,一百五十多户,九代人。

是为辽宁轩氏三祖。
迁徙分布
  始祖汝君、汝臣、汝义于河北永平府玉田县迁居关东,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分布地:奉天府暖池塘、承德府朝阳县根德、新民府广宁县黑山。

现分布:葫芦岛市、朝阳市、锦州市、阜新市、沈阳市、北京市、杭州市、南昌市。永平府:商孤竹国,春秋山戎肥子二国地明置永平府,清属河北省,民国废,治所为今河北省卢龙县。玉田县:春秋时为大卤之区,汉为右北平郡无终县地,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唐分渔阳虽置无终县,改曰玉田,清属河北省遵化州,今属河北省津海道,在辽宁省锦西县北二十五里,东滨女儿河,西隔柳条边界热河朝阳县。

 朝阳县: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初内属,乾隆初隶塔子沟厅,寻析置三座塔厅,又改设朝阳县,属承德府,光绪间升为朝阳府,民国仍改县,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县治即古龙城,地滨大凌河,当承德入奉天之道,亦要区也,锦朝铁路以此为终点。黑山县:向为辽宁省广宁县分管地,清光绪间析置镇安县,属辽宁省新民府,民国改今名,属辽宁辽沈道,县治附近有小黑山,故名,京奉铁路经之。今中国大陆各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轩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轩辕氏:即黄帝。传说黄帝姓公孙,后因生于姬水改姓姬。国内有熊,故亦称有熊氏。

与蚩尤战于涿陆之野,斩杀蚩尤。又败炎帝于阪泉,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号黄帝。

    轩辕弥明:唐代诗人。善诗,言其诗作掷地有声。上海的复姓中,有“中华第一姓”一一轩辕。

相传轩辕氏即因黄帝居住在轩辕谷(今河南新郑县西北),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即以地为姓,这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有5000年了,现今已十分罕见。1994年《羊城晚报》曾发表《独此一家姓轩辕》,说的是台湾轩辕氏来大陆寻根,在苏北某地找到了一家姓轩辕的。当时,多家报纸都转载了这篇文章。

实际上,上海也有一家姓轩辕的,是兄弟俩,其原籍在安徽蚌埠,分别在1931年和1945年迁移上海。1986年,轩辕家族曾聚会,作过粗略统计,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分布在10多个县,共有轩辕氏几千户,人口约2万人.

    轩辕轲:1926年8月生,字敏毅,毕业于河南大学.河南省睢县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中国教育思想通史》龚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国教育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两章。

发表有《顾炎武的社会教化思想》、《颜元的社会教化思想》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文心雕龙杂摭》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担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的教育》、《基础心理学》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终审。   

    轩锡明:(公元1949-),原名轩西明,笔名西民、陈子;河南桂颖人。著名当代小说作家。

    轩玉亭:(公元1947-),河南临颖人。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轩鸿瑞:(生卒年待考),号墨子,轩輗之后;河南鄢陵人。著名书法家。   

    轩辕集:唐代道士。生平故里不详,年过数百时,其颜色不衰,立于床前其发垂地,坐于暗室目光长可数丈。能役毒龙猛兽,有分身术,善为人疗除疾病。

宣宗尝问以长生之道,集曰:“撤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则致尧舜禹汤之道,而长生久视之术何足难哉。”据说先生以手捋桐竹之叶,皆成钱,以气攻发,发立如植。
郡望堂号
堂号   太霞堂:唐朝时有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年过百岁仍容颜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数丈。

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召见他询问长生的法术。轩辕集说: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尧舜禹汤之所以寿也!(尧舜禹汤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断绝靡靡之音和女色,对饮食不贪厚味,悲哀和欢乐都同样,不为此而伤感,施德于人,无偏无私。)
郡望    轩辕复姓望族居上党(今山西长治)、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