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〇二回,宁国府上下病骨成灾,贾赦认为大观园内有妖气,故而延请真人府的法官前来捉妖。捉妖伊始,“只见小道士们将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法器一停,上头令牌三下”,法师口中念起咒来,“那五方旗便团团散布。法师下坛,叫本家领着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牌令,将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将旗幡一聚。接下打怪鞭望空打了三下”。然后,“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将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禁,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将”。
文中提到的“令牌”,便是与帝钟(法器,又名三清铃、法铃)、铜镜、七星剑等齐名,用于召神役将的道教法宝。在故宫的中轴线正北,供奉玄天上帝的钦安殿中,收藏了二十五件令牌和一件净尺,其中有数面更是当世难得一见的珍品。

上海城隍庙薛宏旻法师击令召将(袁宁杰供图)
钦安殿内令牌的来历颇难考究,据乾隆二十一年《钦安殿陈设档》记载,殿内有“红朱油案一张”,上面安放了“玉令十三面,玉尺一件,木令十三面”。木令牌入殿时间为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黄纸签上书曰:“六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养心殿赵常、王道化、木僧来交,同总管窦通礼、王进忠同看木令牌十四面,内有糟烂、拔缝、破处、不全,本殿首领王国用同赵进朝、郭仪、刘福兴接收。”
一、令牌的使用
令牌,也叫“五雷号令”或“天皇号令”,是法官用于召将和遣将的法器。“召将”即召请天将,雷法(道教呼风唤雨、降妖伏魔的法术)理论认为法师手持令牌,在空中书符同时击打令牌侧面可以召来天将,并使其现身,故称“令牌一下见真形”。“遣将”,亦作“发遣”,即在雷部天将到坛后,法师通过宣读“意文”传达本次法事的目的,例如祈雨、开晴、驱治等,再使用令牌朝天将发出具体指令,施展种种威灵。
通常,击令需要与法师的存思(指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内功和祖炁(气,道家指人体内的能量)相配合。法师在召将时,需要将外在的炁与体内的炁,在身体中的“雷城”(可以理解为“气场”)内“混合”。其次,以令牌的左上角沾法水,在桌子的东南“巺位”上画一个代表全阳的“乾卦”,然后导引身中的炁出至体外,三击令,“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万神降”,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乾卦”破为全阴的“坤卦”或代表风雷的“巽卦”,名“开乾破巽”。在“三击万神降”时,法师还要配合存思,“桌角飞射一道金光”,冲开西北角上的“天门”,使天君官将腾云驾雾、掷火流金来到坛前听候法旨。
上海城隍庙薛宏旻法师墨运存神并以令牌遣将(袁宁杰供图)
在驱邪环节,令牌的运用也非常频繁。法师先朝法坛东北角上的“鬼户”(八卦中的“寅”位)噀(喷)水一口,脑中存想:黑云之中有一座铜墙铁壁的牢狱,从南方骑着吐火的九凤的破秽宋将军将世俗的坛场焚化成灰烬,又从灰烬之中产生一座一模一样的清净的坛场,数位力士将在坛中捣乱的鬼怪投入牢狱之中。然后,法师倒拿令牌,书写一系列符字、秘讳,以令牌结成一个“煞”字,口念:“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一切妖魔,逢吾自灭自煞。”在桌角一击令,最后喷以“煞气”一口,存想:狱门紧闭、法坛清净。

二、钦安殿令牌的特征
钦安殿令牌主要分属清微、神霄、灵宝及酆都诸法。
1、“清微法”系令牌
清微法,据《清微仙谱》载,该法源自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第九代南毕道将雷法授予黄舜申,黄遂以擅雷法而闻名京师,受南宋理宗召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年)赴召,授为“雷渊广福普化真人”。
据《清微应运》称,其法传自元始天王(即元始天尊),汇集“上清、灵宝、道德、正一”四家之精粹,强调人的内炼和外用,认为内炼是道法灵验之根本,外用是内炼的体现,故称“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霆”。
《清微符章道经》所刊“清微令式”
清 玉质“清微法”系令牌之清微令
清微符继承云篆(宛若云气在天空结成的形如篆书的文字,属于道教常用的字体)的基本特征,相比云篆的正方形,清微符更显修长,并多含圆形符号,尤其以封闭的小圆圈见别于《灵宝经》云篆。同时,清微的“符字”极富多样性,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经典中记载不同,甚至同一部经典内的同一个字亦有多种符字写法,造成了令文辨读障碍。
《大成金书》中所刊“五雷号令”令牌
清 玉质“清微法”系令牌之天一令
目前,钦安殿内带有明显清微法风格的令牌共计有九方,可透过符文确认一枚为“清微令”,其制见《道法会元》有详细记载。一枚为“天一令”,其制与《清微元降大法》及《清微神烈大法》中所载“天一令符”相符,《清微神烈大法》还提及该符具有“保蚕解酒”的作用。此种令牌坊间极为少见,可见钦安殿保存之实物意义极大。其余令牌大部分可在清微道法集合中找到符文相仿之符,但难考其流源。
2、“神霄法”系令牌
神霄法,出现于北宋末年,以徽宗时期的林灵素、王文卿为代表人物。从文献和现存仪式来看,该法承袭了早期《灵宝经》的内容,并加入“雷霆三帅”(邓、辛、张三位雷部天君)的策役作为其特色,注重外在的“曜煞推演”与内在的“真气炼化”,即强调“内修为丹、外用成雷”的理论。
《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中所刊“信符”
后世留有大量神霄法不同时期和师承的著作,例如成书较早的《高上神霄紫书大法》,大致沿用《灵宝度人经》的内容与逻辑,并未明确提出令牌的运用。
《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偏重对“欻火律令邓天君”和“五方蛮雷”的召遣,虽然该书未直接提出“斩勘令”或“欻火令”,但后世出现了以“邓天君”及“斩勘法”中符咒为蓝本的令牌。《先天雷晶隐书》则强调“天母”、“天皇”,在雷部天将中多选用“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张天君,名讳张节),多见使用“天皇号令”(同时调天兵天将、雷部神仙的令牌)。
清 木质“神霄法”系令牌之天皇号令
钦安殿有一面令牌即属天皇号令,为施行“神霄法”所使用。正面神龛内浮雕“勾陈天皇大帝”(道教“四御”尊神中的第三位神)人首蛇身像。天皇左手托日,右手仗剑,蓬头獠牙做愤怒状,双眼及舌均可活动,周围以“讳”环绕。顶部的“泓”、“澄”、“明”代表三清的“三天内讳”,其下的讳字为具有“西河法”风格的元阳上帝(中)、铁师上帝(右)、玄元上帝(左),再下为玉皇(中)、天皇(右)、紫微(左)讳。在天皇神龛两侧,有雨字为头、门字为框的“天皇系”讳字,中间可辨“天皇御政万神疾摄”以及“天敕天奭晶精湿赫”,天皇神龛下还有雨字为头、耳字为底的三字:熠(星主讳)、记(天父讳)、免(真王讳),周围以三十六枚雷字环绕,代表“三十六雷”(雷部三十六将)。
反面正中为阳刻“天皇号令”符字,下有“作用”一团(呈水滴状),中填斗姆讳“不认识的字”字。顶部有雨字为头、口字为旁的甘、毕、利三字,分属元始、道君、老君的“三清讳”,下有炓(天罡)、晅(太阳)、肭(太阴),再下分别为星主讳(中)、斗姆阳讳(云)、斗姆阴讳(左),在“天皇号令”符底部排列有玉皇(中)、雷尊(右)、天父(左)讳。“天皇号令”两侧有二十字秘咒,成对联状排列,外围以二十八宿环绕。令牌顶部有“心神内讳”——“唵吽吒唎”,每字加一“敕”字组成,底座刻有五方五帝讳“合明天帝日”。两侧刻有“雷威才震霹雳摄”、“亨轰滑辣究竟摄”和“天皇伽耶霹雳摄”、“轰天霹雳敕煞摄”。此种令牌,目前在江西东北部、江南长江三角洲等近代张天师以及龙虎山上清宫法官较为活跃的区域仍有沿用。
清 木质“神霄法”系令牌之祖讳令
另有一面令牌属祖讳令,正面右上方贴有红签,上书“北方敕镇法坛用”。上刻符图一道,与“神霄法”中“祖讳”或“使者号”令基本吻合,外以“后天八卦”环绕,其形制有别于一般令牌,背后有双团龙纹,从红签上的内容推断,是在斋醮仪式用来敕镇北方法坛时所用。
清 木质“神霄法”系令牌之斩勘令
还有一面令牌属斩勘令,为“神霄法”分支“高上神霄斩勘法”所用。其符与“斩勘法”中“信符”高度吻合,符两侧为该符“遣咒”:“太乙冥冥,准敕奉行。雷霆猛吏,不得容情。如违遵命,冒犯天刑。驱雷速发。禀令奉行。”在《三宫内旨》中,更明确指出此符为“辛天君信符”。“信符”犹如信号,焚烧此符,“辛天君”即会闻召而至,由此将该符刊刻于令牌之上亦是借用其“信”之功。
清 木质“神霄法”系令牌之欻火令
另有一面令牌属欻火令,正面刻有“天敕天摄天灭,地敕地摄地灭。令”,该咒能号召“敕差欻火横天霸邓伯温立至”。背面则有“雷霆都司欻火律令”八字,其下有双排各刻八字“天声天声,震动万灵,霹雳一震,随令律临”,为“召请咒”。
3、“酆都法”所用“九泉号令”
“酆都”本是位于北方的一座“鬼山”,后来演化出了崇拜北极紫微伏魔大帝及其化身北阴酆都大帝,擅长召遣酆都诸将、西台御史、内台八将进行驱邪治祟的“酆都法”。该法系的书收编于《道法会元》的末部,内容以拷召鬼神为主,故而在品级和层次上较低,部分术法与地方巫术有联系。
该法令牌式样有六,以“酆都令”统称,主要包含“酆都号令”及“酆都正令”两者。前者“用枣木,长五寸,阔二寸四分,厚八分,以六丁日雕成”,并附“敕咒:酆都号令,万神咸听。上至九天,下及幽冥。吏兵猛将,有令敢停。拒逆违命,法有常刑。急急如酆都大帝律令敕”。
后者据记载由郑知微(宋代道士)所用,需要与《黑律》(北帝派道书)配合,方能如法发挥作用。该令具有肃杀之气,所以需要选择癸亥日及诸亥日(天干地支的最末)、十恶大败日(指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戌、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这十日,办事、喜庆之事皆忌)、受死日(不吉祥的日子)等具有强烈“肃杀”含义的日子雕琢。在木材选择上以枣木、栢木、枫木、桃木、梓木为上,其他木不得用之,犯者临事不成。该令还有明确禁忌,即不可将令传与破伤形体髡流之人(指受刑罚、剃发流放之人)。

木质“酆都法”所用令牌之九泉号令及令牌内部
(左)九泉号令令牌内的黄纸签
(右)九泉号令令牌内的红纸签,上书“令牌三面发遣神将用好”
钦安殿内有一令牌属酆都九泉号令,正面刻“九泉号令符”,上下刻酆都将吏“魏伯贤”、“邓光远”之名,“魏伯贤”三字与“九泉号令符”之间有秘咒呈“P”字形排列。背面顶部刻有三台、七星的星象图,下有“帝莊”二字,“帝”代表“北极紫微伏魔大帝”,“莊”则代表“天蓬真君”讳,下刻神咒:“吾乃天帝所使,奉命紫微。号令九泉,法遵黑律……一切判吏,听行指挥,速降真灵疾。”神咒之下刻内外三层线条的矩形,中间第二层书写“六宫都使”,中心的矩形书“六宫魔王”,下部有串联起来的九星罡图,再下有“敕咒”一条:“玄冥大将,四臂三头。左辅披发,头戴骷髅。颜如蓝靛,统领兵头。前后犄角,似水如流。九狱主吏,各执戈矛。呼吸云雾,鬼哭神愁。考召祸源,不得停留。酆都符命,火速擒收。吾今发用,要见踪由。行符召将,捉鬼无休。急急如律令敕。”
在背面的上部和下部的左右两边,各书“天蓬都狱”、“天猷都狱”、“翊圣都狱”和“佑圣都狱”(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佑圣真君)、黑煞将军(翊圣真君)并称“北极四圣”,“北极”即“地狱”),俨然如酆都地狱一般森严罗列。此令沿中缝可打开,内含一小型可拆解的“子令牌”,子牌刻有“酆都令”以及代表日月、二十八宿的图文。
4、“灵宝法”所用令牌之玉清总召万灵真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所刊的“玉清总召万灵符命”
灵宝斋法侧重发炉、出官,古本无令牌,宋末元初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传度醮仪”始见令牌,在传授“东华教法”时师要执令牌诵咒。此后,师父才能将令牌授予弟子,弟子行三礼受之。嗣法弟子必须配备令职、治事佩印,方能策役三界灵官。

清 木质“灵宝法”所用令牌之玉清总召万灵真符令及局部
钦安殿藏有一枚令牌为玉清总召万灵真符令牌。由于灵宝本无令牌,故而刊刻令牌需借用“灵宝法”内早期具有召请性质的符咒。该令正面为《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等书记载的“玉清总召万灵真符”,此符原为举行法事时焚烧的灵符,后刊刻在令牌上。
目前在湖北地区,部分传承“灵宝法”的道士还多沿用此令。背刻“总召咒”:“玉清宝玺,敕付仙卿。秉符执节,召集天真。三界齐到,万神同钦。天皇上帝,梵炁流晶。金光四集,曷敢不临。违符逆命,上有宪刑。速奉元始敕女青韶书律令”。
5、净尺

《雷霆欻火张使者秘法》中所刊的“召陶元帅呪(秘号)”
另有一木牌属净尺。五面有符,形制不同于普通令牌,是一种功用类似“惊堂木”的道教法器。斋醮中,高功代表天尊说法或代祖师嘱将,至关节处鸣尺镇堂,大众咸听。此器四面刻符,对比文献,溯其源流,当与“天医陶元帅”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