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为当代第四大姓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大姓之一。当代刘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总人口的5.34%,刘姓人口大约在6700万。
刘的名义和图腾
刘的本义是兵器。在春秋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刘字,像手执两刀作解剖的形状。联想到刘姓始祖刘累为夏后孔甲豢养龙和解剖龙的传说,那么,刘累一定具有出类拔萃的养龙和杀龙的技术。
当然,所谓的龙为当时生活于河洛地区的一种鳄鱼。鳄鱼的皮十分坚硬,没有锋利的刀具是难以制服它的。刘累家族是属于一支既能豢养龙,又怀屠龙技术的部落。
刘是一种屠刀,是刘部落所崇拜的原始图腾。后来发展为部落的名称和地名,进而演化为国名和姓氏。早期的刘氏族还以刘树为社树,亦即图腾树。刘树在古代也称榴树,即山石榴,是一种野生石榴。刘邦在河南荥阳建立了西汉王朝时,迎太公居于新丰,地近临潼。
传说刘氏家族有世代在宅院旁栽种山石榴的习俗,太公把这一传统也带到了都城长安,历汉晋、唐宋、明清至今,临潼的石榴仍是十分的著名。据说,在今天的南方的刘氏中仍保留喜好在庭院中栽种石榴的风俗。刘姓的来源与演变
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祁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
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夏朝孔甲时代,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
刘累为公认的刘姓始祖。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
周成王灭唐,迁唐公于杜,遂称唐杜氏。古杜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
其子隰叔逃奔晋国为官。隰叔之曾孙士会曾出使秦国,后又由秦国返回晋国,其次子士轼留在秦国不归,遂恢复其祖上刘累之姓为刘氏。刘姓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也是刘姓第一次大迁移。
从此以后,刘姓族群冲出了长达千年的夏、商、周三朝天子周边活动的狭小圈子。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至刘累五十六世孙刘荣,始徙居沛,即今江苏沛县。刘荣系汉高祖刘邦之祖父,传说刘荣葬于今江西瑞金县大华山铜鼓村。
祁姓刘氏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第二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子孙。东周时,周顷王封其季子于刘累古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有刘氏。这是组成当代刘姓大族的一支重要的派系,称姬姓刘氏。
古地在今河南偃师县南之缑氏镇。历经康、定、献、文、桓五世,相继为东周王室卿士,地位颇为显赫。刘过的后代有一支投奔楚国,于河南南召县南部留山一带,后又涉湖南东部之浏水,也称浏阳河,至三国东吴设置浏阳县。
姬姓刘氏在周朝十分活跃,其影响和人口均超过祁姓刘氏。进入汉朝后,由于汉高祖刘邦的皇族刘姓的兴盛和威力,姬姓刘氏逐渐湮没无闻,其后人均融入进祁姓刘氏的大族之中,后世已不可分也。姬姓刘氏的历史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刘姓的起源不止以上两大支。汉高祖刘邦赐异姓功臣姓刘,也大大增加了刘姓大族的人口和成分。
除此以外,加入刘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少数民族。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人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中间有大量外族入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屠各氏族、鲜卑独孤氏族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历史上刘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期的刘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汉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
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断过,移民数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唐末中原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明朝末刘姓始入台湾。宋朝时期,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省。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
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等。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于这三大块地区,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当代刘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刘姓的人口已达到6500万,为全国第四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刘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辽宁、广西、黑龙江、安徽、江西七省,又集中了37%。
山东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8.4%,为刘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湘桂赣皖、东北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刘姓人口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刘姓人群也大批向东北地区移民。
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表明:在黑吉辽蒙、冀京津鲁、山西大部、陕西北部、湖南大部、江西西部、湖北中部、川渝南部交界地区、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5.5%以上,最高可达8.4%,上述地区大约占了国土面积27%,居住了大约50.3%的刘姓人口。在青海湖以东、浙沪以西其他地区,刘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3.8%—5.5%之间,上述地区大约占了国土面积的35.4%,居住了大约44.3%的刘姓人口。
刘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刘姓的郡望多达25个,著名的郡望有18处,最重要的是彭城和沛郡,其次为宏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和临淮。刘姓以上18处的郡望为堂号外,还自立堂号有:豢龙、藜照、敦睦、敦伦、敦本、怀贤、墨庄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彭城堂。
“豢龙”堂号典出刘姓始祖刘累。刘累在夏朝孔甲时代,为夏王豢养龙,有功而封刘国。而“藜照”堂号出自汉朝的刘向。
传说汉元帝时,刘向在天禄阁供职校书。一天晚上,有一穿黄衣的老翁,一手执藜杖,口吹拐杖上的火焰,一手拿着天文地理书,对刘向说:“我是太乙之精,听说你好学,特地来看你。”刘向自见了老翁,受了神书,才思越发敏捷,一生著书颇丰。
楹联 重要的刘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术通乾象;喜入天台。
阮嵇作友;丰沛发祥。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长明书室灯。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
家训格言 刘氏的家训首推西汉的刘向《诫子歆书》。刘向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汉成帝时官作到光禄大夫、中垒校尉,他曾主持了整理校勘天禄阁藏书,遍览天下之书,撰成《别录》一书,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诫子歆书》是刘向为教育儿子刘歆而写的,以汉朝大儒董仲舒的名句“吊者在门,贺者在阊”告诫儿子为人处世之道,要求儿子戒除骄奢傲慢之气,只有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向的诸子都很有出息,尤以刘歆最为成功,为人处世皆有章法,潜心于典籍整理,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在我国的文化史上影响卓著。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刘姓历代名人1574名,占总名人数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位;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39%,排在第四位;刘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88%,排在第六位;刘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47%,排在第八位。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刘氏子孙茂盛兴旺,历代名人不绝于耳。第一位为刘氏家族光耀门庭的伟人是刘邦。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位,先后建立过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政权。
历代重要的刘姓人物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经学家刘向、刘歆,训诂学家刘熙;东汉光武帝刘秀,书法家刘德昇,天文学家刘洪;三国蜀汉国主刘备;魏晋之际数学家刘徽;晋朝诗人刘伶;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梁文学家刘勰、刘峻;唐朝宰相刘晏,史学家刘知畿,大臣刘文静,文学家刘禹锡;五代后汉国主刘知远;北宋史学家刘恕、刘攽;南宋名将刘锜,文学家刘子翚,画家刘松年;明朝宰相刘基,画家刘珏;清朝书法家刘墉,大臣刘统勋,名将刘永福,湘军名将刘长佑,淮军名将刘铭传,文学家刘开,小说家刘鹗;中华人民共和国***刘少奇,元帅刘伯承,雕塑家刘开渠,画家刘海粟,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建筑学家刘敦桢,昆虫学家刘崇乐,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地震工程学家刘恢先,植物学家刘慎谔,作家刘绍棠,作曲家刘天华、刘雪庵,作家刘蕴华(柳青)。
刘姓血型
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5%,A型占28.7%,B型占28.9%。AB型占8.9%。